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绑死吗真的值得深思思跟区业迷块链的行非要

绑死吗真的值得深思思跟区业迷块链的行非要

2025-09-26 17:18:38 [视点] 来源:数币汇

每次聊到web3,大家条件反射就会蹦出"去中心化"这个词,然后顺理成章地把区块链技术往这个话题上套。说真的,这已经成为行业里的一种思维定式了。我这些年参加各种web3论坛和会议,发现90%的讨论都在围绕着"区块链怎么支持web3"打转。但我觉得,咱们是不是该换个角度思考了?

区块链≠去中心化

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区块链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它本质上就是个数字账本系统。回想2008年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的时候,人家就是为了解决双花问题——也就是怎么保证同一笔比特币不会被花两次。这个系统设计得确实精妙,但它最核心的特性"强一致性",对web3而言真的那么重要吗?

打个比方吧,比特币就像是一个精密的银行系统,而web3更像是整个互联网社会。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难道每个人都需要知道全世界的每一笔交易吗?显然不用。同理,web3为什么非得要求全网数据完全一致呢?

现实世界的启示

我经常用现实社会来思考这个问题。假设我发条朋友圈说"今天北京天气真好",我邻居可能看到的是"雾霾严重"。这种信息不一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吗?完全不会!因为社交网络的核心需求是信息的自由流通,而不是全网数据强一致。

事实上,web3真正需要的是两个基本保障:第一,能确认信息是谁发的;第二,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没被篡改。这就像我们平时发邮件需要数字签名一样,既简单又实用,完全不需要搞那么复杂的共识机制。

区块链的三难困境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区块链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简单来说,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这三样,你最多只能要两样。比特币选择了前两者,所以它的TPS(每秒交易量)连Visa的零头都不到。

但web3不一样啊!它最需要的是啥?是让亿万用户能流畅使用的体验。想象一下,如果每次发个社交动态都要等十分钟确认,这样的web3谁会用?所以我觉得,web3应该选择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适当放松对强一致性的执念。

未来的可能

作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越来越觉得区块链可能只是web3生态中的一个组件,而不是基础架构的全部。就像盖房子需要钢筋,但整栋楼不能全是钢筋一个道理。

最近我看到一些新兴项目已经开始尝试非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方案,比如基于DAG(有向无环图)的技术。这些方案虽然没有区块链那么完美的安全性,但在性能和扩展性上优势明显。这或许才是web3真正需要的方向。

说到底,技术是为需求服务的。咱们搞web3的,是不是该跳出"非区块链不可"的思维定式,多想想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毕竟,技术终归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责任编辑:资源)

推荐文章
  • RWA2023: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破壁之旅

    RWA2023: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破壁之旅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这个概念时,脑海里浮现的是《黑客帝国》里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但现实远比电影精彩——现在我们可以把房子、名画甚至是国债都变成区块链上可交易的代币了!代币化为何如此迷人?想象一下,你有一套价值百万的房子,但急需用钱时却只能干着急。传统方式卖房最快也要一个月,而现在通过代币化,几分钟就能把房子"拆"成100万份,每份1块钱,随时可以卖掉部分份额变现。这就... ...[详细]
  • 美联储准掌门鲍曼的野心与焦虑:一个监管者的两难抉择

    美联储准掌门鲍曼的野心与焦虑:一个监管者的两难抉择 当记者们围着米歇尔·鲍曼追问她是否会接掌美联储时,这位铁娘子却巧妙地玩起了"太极"。说真的,我能理解她的处境——在这个节骨眼上,与其谈论虚无缥缈的未来职位,不如先把眼前这一摊子事处理好。作为一个在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鲍曼眼下正在为银行资本规则改革忙得焦头烂额。你知道吗?她正在推动一个可能让大型银行资本要求降低近30%的新方案,这可比拜登时期那个冗长的1087页版本实在多了。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 ...[详细]
  • Web3.0市场异动: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DeFi生态持续扩张

    Web3.0市场异动: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DeFi生态持续扩张 今天的加密市场可谓是暗流涌动。美国政府又悄无声息地往自己的数字钱包里添了62枚以太坊,这让我不禁思考:这些机构投资者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要知道,他们现在持有的60,027枚以太坊价值已经高达2.58亿美元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DeFi市场大盘点最近DeFi市场表现相当亮眼,总市值突破了1600亿美元大关。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24小时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达到了78.45亿美元,这说明市... ...[详细]
  • HyperLend:为Hyperliquid生态注入资本活力的关键基建

    HyperLend:为Hyperliquid生态注入资本活力的关键基建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DeFi发展的研究员,我不得不感叹:Hyperliquid生态目前正面临着一个令人扼腕的资本效率困境。想象一下,一个交易者手握大把资金,却要像会计一样不停地计算、转移、调配资产,这不是很讽刺吗?这就像开着法拉利却要自己推车一样荒谬。数据显示,超过6亿美元资金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睡大觉",其中Unit一家就闲置着5.31亿美元。这些本该在市场上翻江倒海的资金,现在却像被锁在保险箱里一样... ...[详细]
  • 2023年熊市抄底比特币:是机会还是陷阱?

    2023年熊市抄底比特币:是机会还是陷阱? 最近和几个币圈老友小聚,话题自然离不开比特币的持续低迷。看着曾经红极一时的"数字黄金"如今在26,000美元附近徘徊,大家都不禁感慨: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说真的,这行情看得我都想抄底了。当前市场状况:一场多头与空头的拉锯战眼下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就像我们小区的电梯——上上下下总在那几个楼层打转。26,170美元这个价位已经持续了好几周,更糟糕的是,这价格不仅跌破了关键的20日均线(26,200美元),... ...[详细]
  • 8.22数字货币市场观察:BTC与ETH关键点位解析

    8.22数字货币市场观察:BTC与ETH关键点位解析 说实话,在这个市场里混久了就会发现,投资这事儿就跟健身一样,自律才是王道。我自己每天雷打不动地盯盘12个小时,这不是强迫症,而是对这行当的敬畏。大家好,我是周悦盈,一个在数字货币市场摸爬滚打了8年的老韭菜,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下我的市场观察。比特币:关键支撑位面临考验今早起来看到BTC这个走势,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妙"。日线图上60日均线像道铁闸似的压着价格,MACD指标都跌穿0轴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详细]
  • 以太坊的华丽转身:当质押收益遇上机构热捧

    以太坊的华丽转身:当质押收益遇上机构热捧 最近观察以太坊的市场表现,我时常想起2017年那个疯狂的夏天。那时的ETH还只是ICO热潮中的"燃料",谁能想到七年后,这个区块链平台正在完成一场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质押经济的崛起去年上海升级后,我亲眼见证了质押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现在每4个ETH就有1个被质押,这个数据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债市场的繁荣景象。有意思的是,3-5%的年化收益率正在成为链上金融的"基准利率",就像传统金融中的国... ...[详细]
  • 以太坊新势力:企业国库正如何重塑ETH生态格局?

    以太坊新势力:企业国库正如何重塑ETH生态格局? 最近在加密圈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玩起了以太坊囤币游戏。短短两个月时间,这批"ETH大户"就已经悄悄囤了220万枚ETH,占到整个以太坊供应量的1.8%。这个数字看着可能不起眼,但背后的影响可大了去了。还记得当年Michael Saylor带着MicroStrategy在比特币市场买买买的盛况吗?现在同样的剧本正在以太坊上演。从Bitmine Immersion Techno... ...[详细]
  • 比特币散户持仓创新高,但市场真的会迎来春天吗?

    比特币散户持仓创新高,但市场真的会迎来春天吗? 最近加密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普通投资者的比特币钱包数量突破历史记录了!根据Santiment的最新数据,持有不到100个BTC的"小鱼小虾"们现在掌握了41.1%的市场供应量。这让我想起去年跟几个币圈老友撸串时,他们还在抱怨鲸鱼们把持着市场。现在看来,散户的力量确实在悄然壮大。市场博弈中的微妙平衡说实话,这个数据挺耐人寻味的。虽然鲸鱼们依然掌握着55.5%的筹码,但散户比例的提升无疑给市场带来... ...[详细]
  • 币圈震荡中的生存指南:当主流币停滞时如何把握机会

    币圈震荡中的生存指南:当主流币停滞时如何把握机会 今早醒来看了眼行情,比特币和以太坊还在那个熟悉的位置来回晃悠,就像个醉汉在K线图上画着心电图。说实话,这种盘整行情最让人头疼,既不敢轻易出手,又怕错过机会。不过仔细研究市场就会发现,即便在这样看似平静的行情下,依然暗藏着令人咋舌的财富故事。市场现状:多空博弈的修罗场最近24小时的爆仓数据简直触目惊心,8万多人被收割,2.7亿美元灰飞烟灭。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期货市场栽的跟头,那会儿也是这样的行情,以为... ...[详细]